- 不平衡:由于離心力的作用而在軸承上產(chǎn)生振動或運動原因的轉子質量分布狀態(tài)。
- 殘留不平衡U:平衡處理后留下來的不平衡。
- 相對不平衡e:不平衡除以轉子質量得到的值,它等于離心力對于軸中心的位移。
- 平衡程度G:是相對不平衡與指定角速度的乘積。
- 平衡處理:為使作用在軸承上的與旋轉速度同步的振動和力處在指定限定以內(nèi),而對轉子質量分布進行調整的作業(yè)。
- 滿鍵:是對具有鍵槽的旋轉軸和配合部件,進行終裝配時用的鍵或者等同的鍵。
- 半鍵:是對具有鍵槽的旋轉軸或者配合零件,各自單獨進行動平衡處理時使用的鍵。這種不平衡與終組裝時用的鍵(埋在旋轉軸或配合部件的鍵槽中的不平衡)相當。
-
轉子平街程度G也稱偏心速度,它不僅表示了轉子不平衡程度,而且還表示了轉子質量偏心距與工作轉速間的關系。G=e×w mm/se——相對不平衡,mm;w——實際使用的角速度rad/s。如果用旋轉速度n(r/min)來代替,則:w=2pn/60
G= e×2pn = en mm/s 60 9.55 -
平衡程度的等級我國采納了IS01940-1986剛性轉子平衡質量要求標準,標準將平衡程度分為11個等級(見下表)。單位mm/s
平衡程度等級 G0.4 G1 G2.5 G6.3 G16 G40 G100 G250 G630 G1600 G4000 平衡程度上限值 0.4 1 2.5 6.3 16 40 100 250 630 1600 4000 -
關于平衡程度等級的選擇應根據(jù)使用狀況決定。
- 進行由不平衡引起的振動、力、噪聲等現(xiàn)場試驗或實驗室試驗,確定平衡程度。
- 通過計算求得作用到軸承上的不平衡力,達到軸承的允許限度時的允許不平衡,從而確定不平衡程度。
-
允許殘留不平衡的求法允許殘留相對不平衡值
eper= G = G×60 = 9.55G mm w 2pn n
圖1
S——轉子質量中心;l——軸承間距離;hI——修正面I和轉子質量中心間距離;hII——修正面II和轉子質量中心間距離;b=hI+hII——從修正面I到修正面II之間距離。轉子滿足下列條件時:轉子質量中處在軸承間距離三等分的中央部分內(nèi)。兩個修正面I、II在兩個軸承外側夾住兩個軸承時:UperI= | hII | · | l | Uper |
b | b |
UperII= | hI | · | l | Uper |
b | b |
圖2 動平衡機工作原理圖
5 剛性轉子的動平衡工藝原理動平衡機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:支承部分(有軟支承和硬支承兩種)、傳動部分、測量及計算部分。轉子裝在平衡機上,應盡可能支承在工作軸頸處,校正平面應選在靠近軸承處兩端,以增加校正效應,同時也便于試加配重。轉子不平衡產(chǎn)生的支承振動或振動力,由左右傳感器轉換成相應電信號,經(jīng)過平面分離電路處理后輸出信號,它分別與左右校正平面上的不平衡量有關。同時與轉子同軸旋轉的參考相位發(fā)生器發(fā)出參數(shù)信號。上述兩種信號輸人測量電路,經(jīng)濾波放大器放大后,檢測出兩校正平面上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。 6 鍵的處理
圖3
對有鍵槽的旋轉軸或者配合部件進行單獨平衡時,必須用半鍵進行平衡。但是當平衡裝置具有對鍵槽不平衡進行補償功能時,就沒有這種限制。半鍵的理想狀態(tài)應與零件安裝的實際狀況所分割部分情況相符合。但實際使用的半鍵形狀,只要不平衡是同等的,也是允許的。 7 圖紙的標記方法旋轉零部件的平衡程度用符號